“不要怕,加油”是最无用的育儿之道

2018/4/14 9:29:42

   有不少孩子都是谨慎而慢热的,他们每次看到新鲜事物总不愿意第一时间主动尝试,第一次见到不熟悉的亲戚;第一次坐滑滑梯;第一次参加早教班,似乎都可以从他们的眼神表情中看出一丝害怕和不确定,于是就会呆呆地站在那里,什么都不动,什么都不说与这样的孩子形成鲜明对比的,表现为,总能第一时间跟人打招呼,总会勇敢地自己走上滑梯滑下来,总能积极配合老师要求,踊跃参加各项互动。


   于是,在教育的过程中,我们可能就会不自觉地告诉孩子,“不要怕啊,没什么,你可以做到的”,但你注意到了吗?这样的做法好像不会奏效哦。




   就好像,如果你去做手术,或者长智齿去拔牙,医生护士告诉你 “不要怕”,你就真的不怕了吗?你还是会怕。同样的道理,放在教育上也是一样啊!任何人都是独立的个体,没有人能够对另一个人完全感同身受。“不要怕” 这样的话语,看似是鼓励,不但没有帮助,反而容易让听的人倍感压力,感到不被理解。

   换位思考,那些我们觉得“没什么”的事情,对孩子来说,就是很困难,他们内心害怕紧张的情绪也是激烈而真实的。身为父母的我们,却打着鼓励的名义否定了孩子的情绪。这根本不是鼓励,反而打压了孩子内在的力量啊,“你好差劲哦,这么一点点事,都害怕”。


   那我们该怎么做呢?首先认可孩子的情绪,“有点紧张吧?” 、“是不是很害怕?”,这样的问句是在告诉孩子,我知道你的感受,我懂你的心情,我可以接纳你的情绪。




   然后向孩子清楚地解释他所要做的事情什么样的,让他了解事情本身。因为啊,所有的害怕或者紧张,都是来源于我们对于“未知”的不确定性,孩子也无一例外。因此,我们该做的是,不要给孩子压力,非要让孩子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,但可以带着孩子在一旁和他讲解,帮助他理解这个是什么、为什么要让他做这件事情。




   当我们用事实告诉孩子这些是什么,同时可以利用孩子之前的经历进行联系,或者引导孩子去观察其他人的情绪时,我们就是在引导孩子理解这个世界。有了理解,就减少了不确定性,没了不确定性,孩子就会安心。安心的孩子自己内心就会勇气踏出这第一步,而不是靠父母口头的鼓励。


   这个世上真的没有100%的感同身受,如果我们无法理解,那请至少少一点评判,多一点聆听,学会好好说话。